close
html模版






標題

白話聊齋中,遺漏了哪幾篇未翻譯?


問題


請問聊齋原有十二卷而白話聊齋中只有100多篇請問遺漏了哪些未白話?請給我第幾卷+篇名就行至少給我十篇但不需幫我翻譯上述問題請教,謝謝


最佳解答


你好: 因為你只要「篇名」就好,所以我幫你搜尋了「維基百科」的這一頁,而且也算了兩遍,發現它一共有以下的496篇(因篇幅有限,第11、12篇請看網頁): 卷一〈考城隍〉〈耳中人〉〈屍變〉〈噴水〉〈瞳人語〉〈畫壁〉〈山魈〉〈咬鬼〉〈捉狐〉〈蕎中怪〉〈宅妖〉〈王六郎〉〈偷桃〉〈種梨〉〈勞山道士〉〈長清僧〉〈蛇人〉〈斫蟒〉〈犬奸〉〈雹神〉〈狐嫁女〉〈嬌娜〉〈僧孽〉〈妖朮〉〈野狗〉〈三生〉〈狐入瓶〉〈鬼哭〉〈真定女〉〈焦螟〉〈葉生〉〈四十千〉〈成仙〉〈新郎〉〈靈官〉〈王蘭〉〈鷹虎神〉〈王成〉〈青鳳〉〈浴血鳳凰〉〈畫皮〉〈賈兒〉〈蛇癖〉卷二〈金世成〉〈董生〉〈石〉〈廟鬼〉〈陸判〉〈嬰寧〉〈聶小倩〉〈義鼠〉〈地震〉〈海公子〉〈丁前溪〉〈海大魚〉〈張老相公〉〈水莽草〉〈造畜〉〈鳳陽士人〉〈耿十八〉〈珠兒〉〈小官人〉〈胡四姐〉〈祝翁〉〈獵婆龍〉〈某公〉〈快刀〉〈俠女〉〈酒友〉〈蓮香〉〈阿寶〉〈九山王〉〈遵化署狐〉〈張誠〉〈汾州狐〉〈巧娘〉〈吳令〉〈口技〉〈狐聯〉〈灘水狐〉〈紅玉〉〈龍〉〈林四娘〉卷三〈江中〉〈魯公女〉〈道士〉〈胡氏〉〈戲朮〉〈丐僧〉〈伏狐〉〈蟄龍〉〈蘇仙〉〈李伯言〉〈黃九郎〉〈金陵女子〉〈湯公〉〈閻羅〉〈連瑣〉〈單道士〉〈白於玉〉〈夜叉國〉〈小髻〉〈西僧〉〈老饕〉〈連城〉〈霍生〉〈汪士秀〉〈商三官〉〈於江〉〈小二〉〈庚娘〉〈宮夢弼〉〈鴝鵒〉〈劉海石〉〈諭鬼〉〈泥鬼〉〈夢別〉〈犬燈〉〈番僧〉〈狐妾〉〈雷曹〉〈賭符〉〈阿霞〉〈李司鑒〉〈五朗大夫〉〈毛狐〉〈翩翩〉〈黑獸〉卷四〈余德〉〈楊千總〉〈瓜異〉〈青梅〉〈羅剎海市〉〈田七郎〉〈產龍〉〈保住〉〈公孫九娘〉〈促織〉〈柳秀才〉〈水災〉〈諸城某甲〉〈庫官〉〈酆都御史〉〈龍無目〉〈狐諧〉〈雨錢〉〈妾杖擊賊〉〈秀才驅怪〉〈姊妹易嫁〉〈續黃粱〉〈龍取水〉〈小獵犬〉〈棋鬼〉〈辛十四娘〉〈白蓮教〉〈雙燈〉〈捉鬼射狐〉〈蹇償債〉〈頭滾〉〈鬼作筵〉〈胡四相公〉〈念秧〉〈蛙曲〉〈鼠戲〉〈泥書生〉〈土地夫人〉〈寒月芙蕖〉〈酒狂〉卷五〈陽武侯〉〈趙城虎〉〈螳螂捕蛇〉〈武技〉〈小人〉〈秦生〉〈鴉頭〉〈酒蟲〉〈木雕美人〉〈封三娘〉〈狐夢〉〈布客〉〈農人〉〈章阿端〉〈稞秭媼〉〈金永年〉〈花姑子〉〈武孝廉〉〈西湖主〉〈孝子〉〈獅子〉〈閻王〉〈土偶〉〈長治女子〉〈義犬〉〈鄱陽神〉〈伍秋月〉〈蓮花公主〉〈綠衣女〉〈黎氏〉〈荷花三娘子〉〈罵鴨〉〈柳氏子〉〈上仙〉〈侯靜山〉〈錢流〉〈郭生〉〈金生色〉〈彭海秋〉〈堪輿〉〈竇氏〉〈梁彥〉〈龍肉〉卷六〈潞令〉〈馬介甫〉〈魁星〉〈厙將軍〉〈絳妃〉〈河間生〉〈雲翠仙〉〈跳神〉〈鐵布衫法〉〈大力將軍〉〈白蓮教〉〈顏氏〉〈杜翁〉〈小謝〉〈縊鬼〉〈吳門畫工〉〈林氏〉〈胡大姑〉〈細侯〉〈狼〉〈美人首〉〈劉亮採〉〈蕙芳〉〈山神〉〈蕭七〉〈亂離〉〈豢蛇〉〈雷公〉〈菱角〉〈餓鬼〉〈考弊司〉〈閻羅〉〈大人〉〈向杲〉〈董公子〉〈周三〉〈鴿異〉〈聶政〉〈冷生〉〈狐懲淫〉〈山市〉〈江城〉〈孫生〉〈八大王〉〈戲縊〉卷七〈羅祖〉〈劉姓〉〈邵九娘〉〈鞏仙〉〈二商〉〈沂水秀才〉〈梅女〉〈郭秀才〉〈死僧〉〈阿英〉〈橘樹〉〈赤字〉〈牛成章〉〈青娥〉〈鏡聽〉〈牛〉〈金姑夫〉〈梓潼令〉〈鬼津〉〈仙人島〉〈閻羅薨〉〈顛道人〉〈胡四娘〉〈僧朮〉〈祿數〉〈柳生〉〈冤獄〉〈鬼令〉〈甄後〉〈宦娘〉〈阿繡〉〈楊疤眼〉〈小翠〉〈金和尚〉〈龍戲蛛〉〈商婦〉〈閻羅宴〉〈役鬼〉〈細柳〉卷八〈畫馬〉〈局詐〉〈放蝶〉〈男生子〉〈鐘生〉〈鬼妻〉〈黃將軍〉〈三朝元老〉〈醫朮〉〈藏虱〉〈夢狼〉〈夜明〉〈夏雪〉〈化男〉〈禽俠〉〈鴻〉〈象〉〈負屍〉〈紫花和尚〉〈周克昌〉〈嫦娥〉〈鞠樂如〉〈褚生〉〈盜戶〉〈某乙〉〈霍女〉〈司文郎〉〈醜狐〉〈呂無病〉〈錢卜巫〉〈姚安〉〈採薇翁〉〈崔猛〉〈詩讞〉〈鹿銜草〉〈小棺〉〈邢子儀〉〈李生〉〈陸押官〉〈蔣太史〉〈邵士梅〉〈顧生〉〈陳錫九〉卷九〈邵臨淄〉〈於去惡〉〈狂生〉〈俗〉〈鳳仙〉〈佟客〉〈遼陽軍〉〈張貢士〉〈愛奴〉〈單父宰〉〈孫必振〉〈邑人〉〈元寶〉〈研石〉〈武夷〉〈大鼠〉〈張不量〉〈牧豎〉〈富翁〉〈王司馬〉〈岳神〉〈小梅〉〈藥僧〉〈於中丞〉〈皂隸〉〈績女〉〈紅毛氈〉〈抽腸〉〈張鴻漸〉〈太醫〉〈牛飛〉〈王子安〉〈刁姓〉〈農婦〉〈金陵乙〉〈郭安〉〈折獄〉〈義犬〉〈楊大洪〉〈查牙山洞〉〈安期島〉〈沅俗〉〈雲蘿公主〉〈鳥語〉〈天宮〉〈喬女〉〈蛤此名寄生〉〈劉夫人〉〈陵縣狐〉卷十〈王貨郎〉〈疲龍〉〈真生〉〈布商〉〈彭二掙〉〈何仙〉〈牛同人〉〈神女〉〈湘裙〉〈三生〉〈長亭〉〈席方平〉〈素秋〉〈賈奉雉〉〈胭脂〉〈阿纖〉〈瑞雲〉〈仇大娘〉〈曹操塚〉〈龍飛相公〉〈珊瑚〉〈五通〉〈申氏〉〈恆娘〉〈葛巾〉卷十一 2012-01-24 07:37:06 補充: 吟遊詩人,早安。 請先看看這兩則網頁,應該對您會有幫助: 1.《聯律通則》中國楹聯學會網: http://xz7.2000y.net/mb/2/ReadNews.asp?NewsID=496284 2.對聯的「對仗」範例: http://residence.educities.edu.tw/f5101231/word4.html 今天初二要陪老婆回娘家,等一下就要出門了。抱歉不能多談囉。 謹祝新年如意! 阿汕 2012-01-25 08:09:22 補充: 吟遊詩人, 早安。 您講的「仄起平收」,那是對聯最起碼的遵循規則,它是指「上聯的尾字要用仄聲,下聯的尾字要用平聲」的意思。 承蒙您看得起,但對聯規則滿多的,而我年紀也大了,實在無力親自幫您一一解說。 請打開您的信箱,只要約好時間,我會把《聯律通則》的繁體版傳遞給您。 另外,這則網頁是我常用的工具書,裡面有很多範例,而且在中段的「習作」,也有簡單的對聯規則,請參考: http://web2.tcssh.tc.edu.tw/school/guowenke/new_page_579.htm 也祝您新年如意,闔家安康! 阿汕 2012-01-25 09:08:41 補充: 補充: 您提到對聯有分「平起式」與「仄起式」,是的。 像「仄起平收」就是「仄起式」,若「平起仄收」就是「平起式」。 只是,傳統對聯的寫法,仍以「仄起式」為正統。 阿汕 2012-01-31 08:00:06 補充: To:吟遊詩人 早安。 我給您《聯律通則》的第三章第一條,就特別註明「舊聲」與「今聲」,這「舊聲」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「古音、古聲」。 雙聲所以要分開來論,主要是因為,現代標準國語的「今聲」不再講「入聲」,而「古聲」卻把「入聲」算成是「仄聲」的緣故! 滿多人至今都堅持用「古聲」來寫對聯,我怕這樣會把年輕人都嚇跑了,所以我主張多用「今聲」來寫對聯,我偶而才會用一下「古聲」! 這個網頁可幫助您分辨「古聲」,它完全都以「古聲」來注釋「詩韻」的平仄: http://www.chinese-artists.net/poem/default.htm 阿汕 2012-02-02 09:32:30 補充: 吟遊詩人, 早安。 1.唉,坦白講,直到今天,國中、高中的文言文教學,老師的法寶仍停留在「背書」的階段。 我主張,為了誘導同學的學習興趣,國中、高中的文言文教學,重點宜擺在唐詩、宋詞等較趣味性的古學上。至於四書、歷史等文言文,就留給大學課程,或是研究所去深入研究吧。 2.談到一般的「四字詞」,尤其是您說的「第一個字與第三個字同詞性;第二個字與第四個字同詞性」的問題,我也贊同用「鑲嵌修辭」來分辨。 您知道嗎,現在國中、高中的國文老師們,實在太不用心了。尤其是修辭學的教導,只把一大堆文法名詞拿出來攪和,弄得同學只會背名詞,而不會用修辭,真是本末倒置耶! 以上個人看法,謹請參考。 阿汕 2012-02-03 07:17:05 補充: 吟遊詩人, 早安。 是啊,自在老師說得很正確。真是感謝他,他分析事情總是很週全。 唉,我跟我老婆都遇到太多次了,我們社區就有一些可憐的國中生,老是問我們一些修辭學「名詞」的問題,一個學期下來,他們什麼「修辭」都沒學到,只知在「名詞」上打轉,這也是本末倒置耶。 今天氣溫還是很冷,我要出門了! 阿汕


其他答案


To:阿汕那個《聯律通則》的字形是簡體字,所以內容幾乎看不懂。而「對聯的對仗範例」則是被電腦視為「危險網頁」,所以也沒辦法瀏覽。如果不嫌麻煩,等到您有時間,再由您親自解說規則,可否?抱歉,一直忘了向您拜個年,迎龍送兔,龍年來報到,祝新年快樂!2012-01-2603:22:39補充:To:阿汕基本規則「仄起平收」,簡單講就是「上仄下平」,懂了!好的,不必約時間,我的信箱隨時都是開啟狀態,您時間上方便的話,隨時都可以寄過來。工具書網頁我會好好瀏覽,看看範例與學習規則,謝謝!最後,這句「請打開您的信箱,只要約好時間,我會把《聯律通則》的繁體版傳遞給您。」中的「傳遞」一詞似乎用得不太恰當,我覺得不太通順,用「寄」這個字會比較好,單純個人看法,絕無惡意。2012-01-3102:56:25補充:To:阿汕您好,對於對聯規則還稍有疑問,您在之前我發問的「龍蛇二字」對聯的回答中,提到「平仄採古音」,請問,這是什麼意思呢?2012-02-0112:48:55補充:To:阿汕我知道這兩題您都有贊助點數,但如果可以的話,想知道您的看法。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12012707900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120127037592012-02-0216:33:53補充:To:阿汕同意您的看法,我覺得文學的真諦應著重在「意境」與「情感」,學習唐詩、宋詞、元曲等古學,不只較有趣,也較能從中體會到文學作品所呈現的「意境」與「情感」。「四字詞」的問題除了發問與請教您之外,也另外請教了「自在老師」,她的回答是「錯綜修辭」、「鑲嵌修辭」、「對偶修辭」這三種都對,只是不同角度的觀點與說法。對於她的回答,您覺得正確嗎?非常認同,現在的教育就是這樣,只叫學生死背,而不會活用,的確本末倒置!2012-02-0714:55:42補充:To:阿汕唉呀,可憐的國中生,只知表面,而不知其中內容,實為可惜。不過,那些國中生也有可取之處,至少有「求知慾」,有問題或不懂之處,還會找人詢問,求得答案,值得嘉許!目前市面上白話文的聊齋---也是有十二卷全翻譯的---還有出文白對照的版本---而且翻譯的很不錯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20109000016KK09014

FEA65ECC158C2287
arrow
arrow

    p31pb57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